廈門一家古法小吃店,有溫度堪回味
2018-03-23 點擊量:
人們對食物的需求,首先是滿足生理的需要。逐漸的,食物超越了它的本能,也為人們提供精神的慰藉。小吃店,遍布全球,提供便捷的果腹需求。大部分,吃過就忘了;但其中有一部分,會讓吃過的人再找回頭,去尋覓那種一見傾心,或者一見如故的感覺。
有一家沙茶面,它的湯跟別的沙茶湯有明顯的區別,并不追求花生醬的濃郁,卻有更濃郁的海鮮香;湯色看著并不紅艷,卻有比其他更香辣的喉韻;久置不泄不分層,湯味始終如一。搭配的食材,新鮮度好不遜色某家以貴著稱的。就連傳統的堿面條,在湯里泡久了也不出堿泛苦。讓我一吃鐘情。
即使藏在明發那個迷宮般的商圈里,離我家還有段距離,卻也持續尋覓著登門吃過好幾回,足見“吃心不改“。
這碗是加小管和肉筋的
這碗是加魷魚、蝦菇肉和豬肝時拍的
這碗是加鹵蛋,豬心和豬肝沿(入鄉隨俗,雖然我還是更喜歡叫它“羅漢肉”)
除了特別與眾不同的沙茶面,他家的肉粽雖然賣得比別家貴(最貴的12/只),除了在店里吃,還喜歡帶一包(抽真空密封凍瓷實的)回家。
其實在家里重新呈現肉粽的好味不易,需要解凍后蒸足30分鐘才透。還沒有店里那種調和了蒜蓉的番茄辣醬蘸。可是沒辦法,家人喜歡它勝過金雁中秋節的海鮮至尊版。食物往往就這么奇怪,不見得食材尊貴就好,不是價格昂貴就香。
去過那么多次,大多數時候一碗沙茶面,一顆肉粽已經肚兒圓。不過每次都會被擺在門口的干煎鍋吸引,那滋滋作響的油鍋上煎著海蠣煎,實在忍不住舍棄主要目標嘗嘗看。
雖然也是廈門海蠣煎的軟煎手法,不過在很多做這道傳統廈門小吃的餐廳都已不加雞蛋的如今,這里的一顆雞蛋讓我關于它的記憶一下子回到十幾年前的蓮歡老店(那時的蓮歡還是很值得推薦的)。原來,食物不僅可以飽肚充饑,還能串聯記憶,還能勾起沉睡許久的那份美好。
肉羹湯,不久前剛吃的,觀感上稍顯渾濁,不過肉塊還是有不錯脆的。
蟶子湯:跟莆田的蟶熗不同,沒有裹粉,沒有加味。原只原味,吃的就是清淡自然的鮮甜。
在店里吃著東西,頭頂電視輪動播放這這家制作肉粽的過程,淘米,浸泡,炒米,蒸煮......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古早味,就是這樣。不是一種需要落力拼搏積極上進的“事業”,更像是一種憑以生活的不溫不火的“營生”。.
推薦閱讀:
廈門春季賞花攻略 廈門春天賞花的好地方http://www.szelectro-car.com/marketing/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