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聯系我們CONTACT
2017-02-27 點擊量:
臨近春節,又到了家家戶戶備年貨之時。近日,我市多家農產品展銷店相繼開業,伊川小米、欒川玉米糝、宜陽黑雜糧、上戈蘋果……這些特色農產品主動“走出”山溝,進城“叫賣”,探索平臺營銷新路子。業內人士認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平臺營銷模式或將助力我市農產品“賣得好、叫得響、走得遠”。
1 特色農產品“走上”營銷平臺
快過年了,汝陽縣的周留定賣年貨忙得不可開交。近日,他在位于洛陽通河農貿市場的洛陽品牌農產品匯展中心,新開了一家農產品店鋪,主要銷售石碾小米、養生雜糧、杜仲茶、杜康酒、汝陽紅薯、汝陽粉條等特色農產品。
“早就開始接單了,都是訂年貨的,量大,忙活壞了。”周留定一邊忙著理貨一邊跟記者說,僅杜康酒最近1個月的訂單額就超過100萬元了,一些健康養生類的五谷雜糧禮盒訂購得也不少。
周留定的感慨,得益于新的營銷平臺搭建。16日,由市農業局主辦,市商務局、市供銷社、市場發展服務中心協辦,洛陽通河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承辦的洛陽品牌農產品匯展中心正式開業,將我市各縣(市)的120個農業企業、1000余種品牌農產品匯聚起來,長期展銷。
類似平臺并非個例。13日,“牡丹花都”第四屆農產品博覽會在牡丹花都特產專賣萬景祥旗艦店開業,米面糧油、農副產品、肉食禽蛋、山珍水產、水果蔬菜、酒水飲料奶制品、牡丹深加工產品等10大類農產品齊聚展銷。
2 特色農產品“抱團”打造地方品牌
平臺只是模式,如何運作經營?
喬光輝擁有一家農業科技公司,近日在洛陽品牌農產品匯展中心開了一家店,銷售食用菌、粉條、干貨、山楂等近20種嵩縣特產,這些特產并非都是他自己公司的產品,而是來自嵩縣的6家農業企業。
“我和其他企業合作,在銷售自己公司農產品的同時,也賣其他公司的產品,所有產品均以同一品牌進行營銷推廣。”他說,目前已在原有客戶群團購、零售的基礎上,開辟了丹尼斯等大型商超、蘇寧易購等網上商城的銷售渠道。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洛陽品牌農產品匯展中心的平臺搭建后,各縣農業部門接受當地農業企業申請,最終評選出1家規模較大的代表企業,負責經營該縣特色農產品,該代表企業可與當地其他企業進行市場化合作,抱團打造當地農產品品牌。
記者在該中心看到,每家店門頭都突出品牌,“欒川印象”“孟津味道”“有機洛寧”“伊川尚品”“富美宜陽”“印象汝陽”等各具特色。
“作為平臺搭建方,通過減免房租、統一裝修、集中宣傳等方式,吸引農產品企業進駐,提升知名度,可謂雙贏。”洛陽通河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3 打通田間到餐桌,“平臺”成為新渠道
近年我市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較快,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蔬菜年產量270萬噸、水果年產量80萬噸、肉蛋奶總產量87萬噸、水產品年產量5.3萬噸、優質雜糧年產量42萬噸,“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213個,其中不乏優質農產品。
打通優質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通道,是農產品營銷的重點。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供給側改革推進的大環境下,通過多種農產品展銷會、品牌農產品匯展中心等平臺,對我市農產品營銷進行不斷探索。“平臺”從短期舉行到長期固定設置,不僅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山溝,進入市民購物車,充實農民錢袋;更能讓農業企業了解市場,增加訂單,讓洛陽農業品牌走出去,叫響全國,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更好地轉變為商品經濟。
河南科技大學金融系主任朱云章認為,這種平臺模式或將成為今后農業營銷新趨勢,一方面是因為農產品地域性強,平臺可打破這一地域限制;另一方面是受益于近年各種平臺的迅速發展,電商平臺技術不斷進步,受眾接受度高漲,平臺營銷效果顯著。
對此,他建議農產品營銷在建立平臺模式時,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不可忽視互聯網、電商在農產品銷售方面的助推作用;此外,特色農產品多集中在山區,農戶、農業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建議相關部門在搭建平臺的同時,增強風險控制意識,真正做到“強農、惠民”。
廈門金逗號一家集廣告標識設計及制作、大型廣告工程施工、活動策劃、展覽展示等業務為一體的專業、綜合性、全案執行的廣告公司。在廣告工程、廣告設計、廣告制作、廣告發布、廣告策劃、照明工程、標識系統、廣告印刷、禮儀慶典等領域中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專業從事企業形象設計、戶外廣告工程設計制作、樓宇亮化工程設計、展覽展示設計、標識導向、禮儀慶典策劃等,專業化設計師及工程師力求用視覺創意打造“品牌魅力,專業選擇放心”,讓視覺效果與商業營銷思想渾然一體,讓產品煥發青春。